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

第123集

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三)

由 正村老師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佛教正觉同修会所为您制作的三乘菩提系列电视弘法节目,这个单元是探讨“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今天题目子题是“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这是第三集的节目。

上一集我们谈到了菩萨修学者的四事胜利,谈到了第三种的“善巧胜利”。菩萨修学五明,需要修学这些“五明”的善巧方便智慧,上一集特别谈到内明跟因明,尤其“内明”是菩萨种姓者经多劫修学具足了种种“次法”的条件之后,才会有因缘证悟而发起内明般若智慧。

菩萨种姓者因为具有这样的内明智慧,纵使跟附佛外道的密宗喇嘛教们,他们专修因明的善辩者去作论辩,依然是可以胜出;最主要就是因为喇嘛们不具有佛法的内明智慧,实质上并没有任何佛法证量,所修学只是一些世俗论辩因明之学,所以凡有所说都堕入戏论之中,不及第一义谛。也就是只是逞一时口舌之快,强词夺理想要置对方于负处,所以没有具有出世间法的任何实证智慧,谈不及法界的第一义法,所以我们就说他言不及义,所作论辩都堕入了戏论当中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乘菩萨修学者的正觉教团,多年来广泛地出书立说,对密宗喇嘛教这样的邪淫双身修法作很多的破斥,而这些喇嘛修学者到现在还是没有办法回应,只能三缄其口,就是因为喇嘛们不具有佛法上的内明智慧的关系。这也告诉我们:一位大乘菩萨种姓者,学法首要就是要努力来修学这些大乘的“次法”(这包含六度波罗蜜等等这些次法)来培植福德,最后才能具足大乘见道的因缘,在见道后才能够发起五明当中的这个“内明”智慧。禅宗五祖弘忍祖师也曾经说过:“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也就是只有完成大乘初见道明心证真、识了本心,发起了内明智慧,才能真正悟后起修,而在未来三大阿僧祇劫当中继续修学而可以成就佛道。所以发起内明智慧,是菩萨种姓者应当修的第一种善巧方便智慧。

菩萨种姓者要修的五明,上面我们谈完内明、因明,这一集开始为大家继续介绍第三种要修学的“声明之学”。菩萨种姓者要为众生来演述佛法,来利乐有情、度化众生,都需要透过语言、文字作为方便;来跟外道们作法义上的论证,所以需要修这些声明之学。对于随学弟子的请法,也用这声明之学,以相应的诸法的语言、文字为大众作解说,让闻法者能够胜解法义;乃至偶尔有外道来作责难、作法义上的诤论,也能够用这胜妙的声明之学跟他作论辩而无所障碍。所以,菩萨种姓者都是经过多劫熏习声明之学,乃至在登入初地以上的圣位阶位之后,可以在九地这个阶位的时候,圆满成就“四无碍辩智”,当中都是因为在因地的时候,菩萨们就开始熏习“声明之学”的缘故。

菩萨种姓者应当修的善巧方便,第四种是“工巧明”,工巧明就是所谓的“工业明”。大乘菩萨种姓者要修学世间各种工巧技艺,譬如士农工商、琴棋书画、音乐舞技,乃至各种天文科学、物理化学等等这些世间技艺,一方面是作为世间营生资粮之所需,二方面也是要熏习摄受众生所需要的种种善巧方便智慧。菩萨种姓者在无量劫佛道修学过程中,需要利乐度化不同的有情众生,所以需要熏习各种不同的世间善巧工艺,才能够跟大众同事、乃至利行成为各种善巧方便。菩萨种姓者修习这些世间善巧工艺,也能够由当中去深细体会八识心王如何和合来运行;而大乘菩萨由明心证真,进而向上欲求眼见佛性,更需要有胜妙的工巧明,比较会有契入的因缘。这是因为在我们的藏识田中,如果具有这些胜妙的世间工巧技艺种子,菩萨种姓者能够世世依此工巧技艺来获得世间的大资财,来作为布施有情,跟有情广结善缘的资具。

菩萨修学者要修的第五种善巧方便智慧,是要修“医方明”。医方明是菩萨种姓者要修学医药之理,用来对治有情众生色身的疾病,来解除众生病苦的逼迫,也可以作为接引大众入佛法的善巧方便因缘。因为有医方明去对治众生色身疾病,就跟有情结下这一分善缘,就有因缘可以为他进一步来说法,让大众有因缘去起心探究:怎么进一步去对治有情自身的无明病,也就是如何来灭除让有情轮转三界生死的生死大病。由于具有医方明的关系,也能够自己更深入去体会自身中诸法运行之理;用医方明作为对治众生色身疾病作为方便,来接引众生入佛法当中。因为有情色身的疾病,在一世当中毕竟没有办法究竟来治愈,一世的色身最后终归会败坏,只有进求实证身中不生不死的法身如来藏,才能真正治愈有情自身的身心诸大病。

修习医方明,若能够以所证悟的本心如来藏智慧,更深细体会有情跟器世间和合运行的道理,也能够来增广自身的医方明智慧,也就是可以从山林、草木、矿石等器世间万物当中,进一步去探究、找出对治色身疾病的最适当的药物。这当中的道理,是因为共业有情的如来藏,会共同成就对治这一界有情色身疾病的种种医药;而这些医药,其实就存在于这一界有情如来藏所共同成就的山河大地器世间当中。

修学医方明,不但要对治有情色身疾病,也应该由修习过程当中,更加深入去体会如来藏所造这个五蕴色身的运行之理;不但要对治色身疾病,要修学更上乘的医方明,来教导有情如何对治由往世业的牵引所成就的因果病,而能将导众生进入佛法当中,以对治有情流转生死的根本大病,也就是所谓的无明大病。诸佛,我们都称祂是世出世间的“大医王”,原因就是因为诸佛世尊才具有圆满的医方明智慧,诸佛才能够依此智慧来对治有情所有的身心疾病的关系。

不同于声闻修学者,他只修自了、只求自己生死得解脱;菩萨种姓者,不但要自度、还要度化有情。所以,要历经三大阿僧祇劫这么久远的修学,就是因为菩萨需要进一步修学菩萨五明,所谓的“内明、因明、声明、工巧明跟医方明”这些善巧方便智慧;利用这些智慧来自度度他,作为接引众生的方便,而且也在当中来成就更胜妙的道种智智慧。所以,二乘种姓者他们的智慧是无法跟大乘种姓者修学者的智慧互相作较量,因为菩萨种姓者之所修所学,是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菩萨行,绝非二乘声闻种姓者之可思议、可计量。

本文从上一集延续下来,所讨论的这一段纲要主要在说明:由这四事的殊胜处来说明菩萨种姓的尊贵。弥勒菩萨在这段论文当中,继续谈到四事胜利当中的这个最后第四种,就是两者所得的“果位胜劣”有大差别。论文这么开示说:【言果胜者,声闻能证声闻菩提,独觉能证独觉菩提,菩萨能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果胜。】(《瑜伽师地论》卷35)这个论文在说明二乘修学者所证的果位跟菩萨种姓者是有大差别的:声闻种姓只有实证三乘菩提当中的声闻解脱果,声闻解脱果的极果就是大家熟知的阿罗汉果;而二乘独觉修学者只有证三乘菩提当中的缘觉解脱果,缘觉解脱极果就是辟支佛果;不管是声闻阿罗汉或是缘觉辟支佛,这二乘种姓者之所证,都只在意自己求解脱于三界生死流转,这二者一心都只想要在舍报后趣入无余涅槃,并没有意乐继续饶益有情。也只有大乘菩萨种姓者,才会具有尊贵的利他菩萨姓,也就是不但自己求得解脱,也更同时发起菩萨的利他心能慈悯诸有情,因为也要让众生同得解脱、同得佛法利益。

大乘菩萨者发起这样的大慈心、大悲心,生生世世发愿要受生人间跟众生同事利行,来利乐诸有情;在无量世利乐诸有情之间,才渐次圆满佛地所需要具足实证的福德跟智慧,所以最后才能够成就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究竟圆满解脱果位。所以只有大乘菩萨种姓修学者,能圆满三乘菩提佛法实证,不但成就二乘解脱果,更成就大乘佛菩提的圆满解脱成佛果位。由这个四事胜劣差别,可以知道菩萨种姓者要经过多劫的修学无量无数的“次法”,才会有因缘来圆满实证最后的佛果。

二乘小法修学者,只需要修这二乘解脱道所需要修的次法,这些次法较量于大乘菩萨种姓者所修的大乘次法来说,这些是容易修学,而且短时间就可以成就。二乘修学人的修学时间,由利根者来说,他们只需要一世就能完成;乃至即使是最劣的钝根者,他在实证初果须陀洹位之后,也只需七次人天往返,就可以实证极果阿罗汉位。所以二乘声闻小法,只是 世尊为急求生死解脱的二乘弟子们所开演的方便法,一向都不是 世尊要示现、要教导实证的法,世尊示现的真实本怀,还是要教导弟子们实证大乘佛菩提法,要劝请弟子们各各要发起菩萨利他性、来修菩萨万行,最后才能够成就佛道。

本文的第三大纲要,为大家论述重点要说明“菩萨修学者应当修的次法”,也就是所谓的六度波罗蜜多。上一段纲要我们是介绍了二乘种姓者跟大乘种姓者的差别,这一段纲要为大家说明大乘菩萨修学者所以如此尊贵,很难见到在娑婆人间,就是菩萨修学者都需要勤修六度波罗蜜这些次法。那么已经有修学一些佛法知见的人,可能会质疑说:菩萨修六度,我们也知道六度,这又有什么困难呢?所谓的布施,不就是捐钱行善,就是在修布施?下一段我们就要举示 弥勒菩萨的论文开示,教导我们大乘菩萨种姓者所作的布施,才是有布施成就又有波罗蜜,而什么样的布施却不能成就波罗蜜。菩萨所行的布施,如果不是如法的布施,所修布施这个次法,只能得到人天福德果,却不能支持他实证佛菩提法,不能成就布施波罗蜜多。

3.1小项要论述菩萨种姓者如何来修布施这个次法,才能够成就布施波罗蜜多。引用的论文如下:【云何菩萨施波罗蜜多种姓相?谓诸菩萨本性乐施,于诸现有堪所施物,恒常无间性能于他平等分布。】(《瑜伽师地论》卷35)这个论文在开示说:如何才是一位大乘菩萨种姓修学者所成就的布施波罗蜜多法相呢?所有菩萨种姓者都是具有乐善好施的本性,这样的布施习性生来就具足,即使在孩童时期还没有闻熏佛法,不知道布施的法义,也懂得去随缘作布施,乐于把自己所有之物跟他人共享。正觉菩萨教团的法主 平实导师,在幼儿时期就展现这样的菩萨种姓者的行持,经常会把手边物品布施给同侪,由于这样作,甚至偶尔会招来家中长辈们的指正。正觉菩萨摩诃萨们都是具有这样的乐善好施的菩萨习性,即使还在表相道场学法,没有进到正觉教团闻熏布施的正知见,仍然会依往世这样的菩萨本性,而乐于布施道场、布施给需要的大众。

这一段论文后面谈到了所谓的“恒常无间性”,在说明菩萨的布施,并不是一时慈悲心起或争胜心起来作布施,是常年不间断、不求回报,更不求任何功德果报在作布施。下一段论文继续就这样的开示说:【心喜施与,意无追悔。施物虽少而能均布,惠施广大而非狭小;无所惠施,深怀惭耻。常好为他赞施、劝施,见能施者,心怀喜悦。】(《瑜伽师地论》卷35)菩萨种姓者的布施,他的心性是乐于跟大众结缘作布施,布施之后也不会心生追悔。我们有时候会看到有人在布施的时候,在布施的当下,心里就犹豫不得决定——到底要不要作布施,没有办法发起决定心,即使最后勉强决定了,又进一步在计量那到底是要布施多少才是合适的,又斟酌再三;即使最后布施出去了,一回头又生起了懊悔心,觉得刚刚不需要作布施,或是布施的钱财数目,刚刚布施得太多了而心生追悔。这样的作法、思维,都离开了菩萨种姓者的如法布施,是会减损布施的功德,是属于有杂染的善法,并不能成就真正的布施波罗蜜多。这一段论文的法义的解释,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需要留到下一集节目来继续为大家(分别就当中的文义一一为大家)作解释。

今天“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声闻种姓与菩萨种姓之差别”这个题目,就先为大家解说到这里。有关于刚刚谈到的这一段论文里面的法义,我们会逐句地在下一集节目当中来为大家作解释,就能够了解一位大乘菩萨种姓者所修的布施。

最后要祝愿所有的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道业增上、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24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