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

第77集

六念法之念佛(下)

由 正祺老師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单元,这个单元我们继续来说明《大般涅槃经》六念法的念佛法门。

在《大般涅槃经》中 佛说:佛又称为世间解,那如何是世间解呢?如来说世间就是五阴,解就是知,诸佛世尊确实了知五阴,因此称为世间解。世间也称为五欲,解称为不著,不著于世间五欲的缘故,称为世间解。或者说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一切声闻、缘觉不了知、不看见、不理解,然而诸佛全部了知、全部看见、全部理解,因此称为世间解。有人说世间称为莲花,解称为不染污,如来说这是世间的道理;应该说莲花即是如来,不染污是指如来不被世间八法——也就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这八个法——所染污,因此称佛为世间解。

佛又称为无上士,那如何称为无上士呢?上士称为断,已经没有可以再断的,称为无上士。诸佛世尊没有任何的烦恼,再也没有烦恼可断,因此称为无上士。或者说上士称为诤讼,无上士则是没有诤讼,诸佛如来无有诤讼,因此称为无上士。或者上士称为语可坏,无上士的人所说的语不可坏,如来所有的言说,一切的众生不能破坏,因此称为无上士。或者说上士称为上座,无上士的人就是无上座,是说三世诸佛再也没有过失,因此称诸佛为无上士。

佛又称为调御丈夫,如何称为调御丈夫呢?能够调御自己的内心,也能调御其他丈夫;其实真实的如来不是世间相,因此不是丈夫,也非不是丈夫,就这样称为丈夫。如来说一切的男女,如果具备四种法,就称为丈夫。哪四种呢?一、是善知识,二、是能听法,三、是具有思惟的道理,四、是能够如说修行。如来说若是男子、女人具备这四种法,则称为丈夫。如来表示如果有男子却是没有这四种法,那就不能称为丈夫。为什么?因为他的身体虽然是丈夫相,行为却是同于畜生。如来能够调伏各种的男女,因此称为调御丈夫。

或者,譬如驾驭马的人有四种:一是接触毛,二是接触皮,三是接触肉,四是接触骨;随着所接触马的毛、皮、肉、骨,能够称心的驾驭马匹。如来也是如此,以四种法来调伏众生:一是为他说生,就让众生信受佛语,就像接触它的毛,能够让马匹随顺着驾驭人的意思。二是为他说生跟老,这众生便信受佛语,这就像触毛皮,能够让马匹随顺着驾驭人的意思。三是为他说生及以老、病,这众生便信受佛语,这就像接触毛皮跟肉,能够让马匹随顺着驾驭人的意思。四是为他说生、老、病、死,这众生便信受佛语,这就像接触毛皮肉骨,就能够让马匹随顺着驾驭人的意思。如来说调御马的人,方法是没有一定的,如来世尊调伏众生必定不会没有作用,因此称为调御丈夫。

佛又称为天人师,如何称为天人师呢?师有两种:一是善教导,二是恶教导。诸佛菩萨常常以善法来教导众生。哪些善法呢?就是身、口、意善。诸佛菩萨教导诸众生而这么说:“善男子!你应当远离身的各种不善业。为什么?因为身的恶业是可以远离的,远离后就可以得到解脱的缘故,因此我以远离这恶业的法来教导你。如果恶业是无法远离的,得到解脱的人,终究不会教你让你远离。”若是诸众生远离恶业以后,是不可能堕三恶道的;因为远离的缘故,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得到大涅槃果,因此诸佛菩萨常以这个法来教化众生;口、意也是如此,因此佛称为无上师。

佛是无上师,因为以前尚未成就道业,今天已经成就了,就以所成就的道业来教导众生;在很久远以前的时候还没有修清净行,今天已经修证完毕,就自己所修证的来教导众生;自己破除了无明,又为众生破坏了无明;自己得到清净的法眼,又为众生破除昏暗无明,让众生法眼清净;自己知道俗谛与第一义谛,又为众生演说二谛;自己得到了解脱,又教导众生解脱的法;自己度过无边的生死大河,又让众生全部得度;自己得到了无所怖畏,又教导众生让众生无有怖畏;自己证得涅槃,又为众生演说大涅槃;因此佛称为无上师。

天人师的“天”的意思,有人说天就是白昼,天上白昼长夜间短,因此称为天;天又称为没有烦恼,常常享受快乐,因此称为天;天又称为灯明,能够破除黑闇而成为大明,因此称为天;也因为能破除恶业黑闇,得到善业而能生天上,因此称为天;天又称为吉祥,因为吉祥的缘故,因此称为天;天又称为日,有光明的缘故,所以称为天;因为以上种种道理的缘故,所以称为天。

所谓“人”是因为能多恩义,又人的身口柔软,又人类会有憍慢,而人能够接受教导破除憍慢。如来说诸佛虽然能够成为一切众生无上的大师,然而经中说为天人师。为什么?因为众生中,只有天与人能够发无上正等正觉得菩提心,能够修十善业道,能够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佛称为天人师。

那如何称为佛呢?佛就是觉,能够自己觉悟,也能够觉悟他人。譬如说,有人觉知有盗贼,这盗贼就没办法做什么事了;大菩萨们能够觉知一切无量的烦恼,觉知以后,让各种的烦恼无法作用,因此称为佛。因为这个觉的缘故,所以离开生、老、病、死,因此称为佛。

那如何称为婆伽婆呢?婆伽就是破的意思,婆称为烦恼;能够破除各种烦恼的缘故,所以称为婆伽婆;又能够成就各种善法的缘故,又能够确实理解各种法义的缘故,具有大功德而没有人能够超越的缘故,有大名声听闻遍满十方世界的缘故,又能作种种广大智慧的布施的缘故,又在无量数劫前已经变化舍弃女人相的缘故。

经中 如来说:若是男子、女人,能够以前面所说的内涵来忆念佛的话,将来会在行住坐卧、昼夜明闇等等的时候,可以常得不离见佛世尊。如果一个人能够在一切的时刻,常常的能够见到如来,这显然是见到自性如来,也就是找到自己的如来藏,时时可以观见祂。这就是《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大势至菩萨所说:【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5)《楞严经》中 大势至菩萨说:“若是众生心中一直忆念着佛、想念着佛,那么在现在这一世或是当来之世,必定会遇见如来,距离如来都不会很远;到那个时节,当然不必假借其他的方便,自然会因为时时忆念着如来而很快速地自己开悟佛法。”心开就是证悟自心如来,所以忆佛念佛的目的就是要见佛,不管是化身佛、报身佛或是自己的自性如来,都是必须先忆佛念佛,然后才能够见佛。

《大般涅槃经》中 佛说:为什么世尊从如来、应、正遍知一直到婆伽婆,能够有这样无量功德的大名称呢?如来说:因为大菩萨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以来,恭敬父母、和上诸师长、上座长老,在无量劫常为众生而作布施,坚持禁戒,修集忍辱,勤行精进、禅定、智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因此现在得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以及金刚之身。又菩萨在于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修集信、念、进、定、慧五根,在于诸师长恭敬供养,一直是为法的利益,不为名闻利养;菩萨若是受持十二部经,或读、或诵,都是为了众生,希望众生得到解脱,安隐快乐,绝对不是为了自己。为什么?因为菩萨常修出世间心及出家心、无为之心、无诤讼心、无垢秽心、无系缚心、无取著心、无覆盖心、无无记心、无生死心、无疑网心、无贪欲心、无瞋恚心、无愚痴心、无憍慢心、无秽浊心、无烦恼心、无苦心,无量心、广大心、虚空心,无心无无心,调心不护心,无覆藏心,无世间心,常定心、常修心、常解脱心;无报心、无愿心、善愿心、无误心、柔软心、不住心、自在心、无漏心、第一义心、不退心、无常心、正直心、无谄曲心、纯善心、无多少心、无坚硬心、无凡夫心、无声闻心、无缘觉心,善知心界,知心生界,知心住界,知心自在界心,因此现在得到十力、四无所畏、大悲三念处,常乐我净,因此佛称为如来乃至婆伽婆,这就是大菩萨的念佛。以上就是《大般涅槃经》六念法的念佛法门。

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3中 如来则是说:【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念佛?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何以故?是色自性无,受想行识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在经中 如来说:菩萨摩诃萨的念佛,不是认为佛就是色相,然后忆念佛的三十二相;也不是认为佛就是受想行识相,然后忆念佛的受想行识相。因为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是没有真实的自性,都是如来藏的无所有性借缘所出生的。若是一个法它的自性是无性,那么这个法就是无所有性。为什么?因为这个法无有三界一切法的自性的缘故,也没有所谓的忆念,能够这样子正确的忆念,就是念佛。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所谓的念佛,是忆念我们的真实心如来藏。每一个众生都有一个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所以《心经》一开始就说五蕴皆空,因为五蕴只是如来藏借缘所出生的法,五蕴相就是众生相,也就是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如来藏的真实境界中没有五蕴相,没有人、我、众生相,是无所有性的。

《金刚经》中也说:【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中须菩提禀白 佛陀说:“世尊!如果我真的了解佛陀所说的真实义,不应该以三十二种大人相来观察真实如来。”见佛并不是见佛的色身,在经典中曾经记载,佛曾经到忉利天上为母亲说法,回来的时候,众多弟子们前往迎接,那个时候莲花色比丘尼以神通变化成为转轮圣王,跑到最前面去迎接 如来,而被 如来呵责。如来告诉莲花色比丘尼,不是她最先见到佛、顶礼佛,而是没有来迎接的须菩提在房中“遥申礼敬”,最先见到佛。显然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知道真实义的佛不是色受想行识,而是无所有性的如来藏,所以才能真正的见到佛。因此《金刚经》中 如来就以一首偈颂重说一遍:“如果有人是以色身的表相来见真实义的如来,或是以音声来求见真实义的如来;这种人其实是行于邪道之中,不可能看见真实的如来。”可见真实义的如来,不是色受想行识五蕴,而是无所有性的真实如来藏。

而这无所有性的如来藏就是《心经》所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心经》中的“空”是指空性如来藏,这空性如来藏的真实境界之中没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的法。要这样子正确的认知,才是真正的念佛。

《大般涅槃经》中 佛所说的念佛,是指事相上的念佛,可是依于事相上的念佛,却是可以成就理上的念佛,也就是可以见自性如来;见了自性如来以后,就是实相念佛。然而要成就实相念佛前,必须具备佛的真实义的基本知见,也就是确知真实义的如来不是五蕴、不是三十二相的如来,而是作为宇宙万法体性的无所有性。当懂得实相念佛的时候,就可以现观《心经》中为什么说“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等等,这个时候诵《心经》就是在看着自己无所有性的如来藏,边诵边体会。诵《金刚经》乃至是其他的《般若经》,都知道全部都是在说明我们那个无所有性的真实心如来藏。

今天这个单元跟大家说明六念法的念佛,六念法是次法,如来开示在修学次法以前,必须先了解佛法的真实义,然后忆念佛的名号、功德,甚至忆念真实义的佛;这样子法与次法互相搭配,有次第的修行、有次第的修学、有次第的修道,最后一定可以实证解脱道跟佛菩提道。

今天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里,欢迎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55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与次法》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