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第67集

我见与边执见(五)

由 正雯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观众菩萨大家好: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系列节目,我们想和大家再来谈谈“我见与边执见”的主题,总共分五集来谈。

接下来最后一集,也就是第五集中,我们要再强调的重点是:否定有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存在,必定不能真正断我见与边执见。依 玄奘菩萨的《成唯识论》和《八识规矩颂》所明示:一般人皆有八个识。琅琊阁等人在否定有常住心第八识,以及对于第七识的功能认识不清下,以六识论割裂佛法八识论正义,主张五阴无我的结果,必定堕入断灭论。也就是说,琅琊阁等人不能信解生命的完整八识心理结构,也无能力作正确观行与分类。然而五阴由色阴和六识等组合而成,一旦人死,色阴毁坏、六识断灭,若无第七识与第八识则成断灭;或如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五阴皆灭,灭后无第八识则呈断灭;或又返执取意识细心为常住我,则落入常见。

在《杂阿含经》卷10第261经说:【尊者富留那弥多罗尼子年少初出家时,常说深法,作如是言:“阿难!生法计是我,非不生。阿难!云何于生法计是我,非不生?色生,生是我,非不生。受、想、行、识生,生是我,非不生。譬如士夫手执明镜及净水镜,自见面生,生故见,非不生。是故,阿难!色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如是受、想、行、识生,生故计是我,非不生。”……诸比丘当知,彼尊者于我有大饶益,我从彼尊者所闻法已,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我从是来,常以此法为四众说,非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出家者说。】

这一段阿含的圣教说,众生会计著于“我”乃是由于“生法”,也就是执取后来被出生的五阴诸法,而不是从“不生”。尊者还特别举明镜为例,将明镜上面所出现的自己的影像,比喻为被出生的自己的五阴,也就是借缘所生法,是变动无常的。另外一方面,镜子则是譬喻了“不生”,也就是本来就在而不是被出生的法。或许有人一开始会将“不生”理解成因为没有显现出自己的影像而说不生,但其实不仅如此,因为尊者所说的这一段深法,也提示了“不生”并非断灭空,而仍有一无我法常住存在的道理。设想如果“不生”只是单单在讲五阴后来不再出生的现象,那就会变成倒果为因,因为五阴后来不再出生是修行解脱道的目的,所以“不生”是这个目的本身,并不是可以达成这个目的的因。如果说“不生”只是在说五阴暂时不出生的现象,但三界中众生不断生死流转,有哪一界的众生有五阴暂时不被出生呢?就算有,那都是离开法界事实而不实在的法,而使解脱成为多余的戏论。

因此这里的“不生”,所指的便是“本来不生”的涅槃本际,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是无我的常住法,是五阴诸“生法”能够生起显现的根本。而众生就是计著于镜中影像以此为我,每一世只要色受想行识这五阴被出生了,就计著五阴或局部为我,却不知道影像来来去去,看似有我但却虚妄不实。一旦断了对五阴我的执取,也就是断了我见与我执,就能让生法不再出生,回归到“不生”的涅槃本际而证得无余涅槃。

在此《阿含经》中,阿难因为听到这样的深法,也观察到了五阴的每一阴不是常住,是苦、是变异,因此五阴或其局部不是我、我所,因此断了我见成就法眼净;因此阿难说“彼尊者于我有大饶益”。如果没有明镜,就没有明镜上的影像,如此连三界与有情都不存在,哪有我见与断我见可说,所以第八识如来藏是能断我见的根本;而明镜上的五阴影像来来去去,所以说非常,显现出五阴影像的明镜却一直都在,所以说非断。因此第八识如来藏也是能断边执见的根本,以此为因,才能成就断三缚结,乃至断五上分结的解脱果。

不只《阿含经》中如是说,在大乘经典《胜鬘经》也说:【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对于没有断我见的众生、有颠倒想的众生、乃至胡乱错会“空”的意思而执著于空的众生,如来藏不是他们能契入的境界。如来藏真实如如,所以亦名真如,是不生不灭的涅槃本际,对于不信有如来藏者,或拨一切法空无而否定有真实常住法者,或认为断我见与断边见不需要信有如来藏者而言,当然他们就无缘契入如来藏的境界,也就会堕于身见与边见。而他们也因此对于“常、乐、我、净”持颠倒想,所以有“非常计常、常计非常”,“非我计我、我计非我”等等颠倒的过失,也因此无法正解“空”的真实意涵,所以有错乱与支离破碎的法界观,自乱乱他。其实《胜鬘经》亦明示了如来藏是所有一切法的根本,三乘菩提依此而建立,所以当然如来藏也是证解脱果的根本,断我见与边执见也是依如来藏为根本。

因此要断我见以及边执见的前提,就是要能信有第八识如来藏常住心,虽然不一定知道如来藏这三个字或第八识等等的名相,但一定至少会信受佛语——认同有不生不灭的真实法可证。如果不信此一佛法的根本,而自认为可以断我见证得解脱,就是标准的不切实际,无法实证解脱,当然也无法确实真正地断除我见与边执见。这些道理,平实导师早已多次宣说,但偏偏有些人自认为能够观五阴无常、无我而否定五阴为我、我所,自认为不必信有不生不灭的真实法为前提,自认为可以照样现观五阴无常、无我而足以断我见;但如果这样算是断我见的话,那么这些人理应同样也断了边执见。然而这些人既然认为不必信有真实法常住,那么此世五阴灭后就会变成空无所有,因此必然堕入断灭见;既然堕入断见,则必不断我见,所以这些人一定不能真断我见。再者,如果执断见者可以变成断我见者,那么 世尊当不会把断见说为“恶见”之一,而断见既是恶见所摄,就代表断见者不能证菩提得解脱,不得解脱当然就不可能断我见。

如果断见者害怕堕入断灭空而另取五阴中的某一法为所依,那么这个人就会落入常见与我见;如果这个人改变说法,说他不取五蕴任何一法,而自行认为五蕴之外有微尘、冥性等常住法,那这说法又添一分虚伪邪见;因为外于如来藏第八识心体则无任何一法为真实的缘故,而微尘、冥性等其实就是如来藏的赝品。所以要断我见与边执见,一定要信有如来藏为前提,信有无我性真我;如果认为不必有一常住真实法而能断三缚结而证果者,正是所谓的痴人说梦,不仅无有是处,反而更落入见取见的斗争业中,这些人正如《大乘入楞伽经》卷7所开示:“说无真我者,谤法著有无。”即是说否定有真我如来藏存在者,必然落于有我、无我的两边诤论中而成就谤法重业。

所以琅琊阁等人,得要正视自己是不是落入恶见而不自知,切莫否定有真我可证,切莫认为不必信有如来藏而得以断我见。要断我见其实必定是依于有一无我性的真我;所谓的真实我,显然不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任何一法,因为蕴处界诸法皆生灭非常住,所以真实我一定没有世间的我性。但这法界的如来藏实相是诸法缘起的根本,其空性微妙难知,众生无明所障非常容易误会。平实导师依如来藏妙法弘传三乘菩提,以真实如来藏为根本来教导大众断我见,当然也容易被误会与诽谤。

就像淮河源竟然评论:【由于断我见层面对于观行的作缘、作意未建立正见,导致由此顺进的明心的观行缺乏五蕴观的基础,虽然对于空性有所领悟,但是仍然落入“二”中,即认为如来藏真实,而五蕴也真实。】(〈淮河源:略辨萧平实居士在断我见实修问题上的法义偏差〉,琅琊阁。)事实上,淮河源和琅琊阁等人连断我见的前提都不正确,又要如何谈及观行的所缘、作意与基础呢?又怎么能明白什么是空性的领悟?而如来藏妙法正是不二法门,竟然在淮河源的眼里变成颠倒,也完全无视我们一再宣说五阴虚妄非真的事实。不能信解第八识如来藏的凡夫外道,才会有如淮河源这般错误的计度。

我们再举《成唯识论》卷1中关于真实我与无我的圣教:【又内诸色定非实我,如外诸色有质碍故。心心所法亦非实我,不恒相续,待众缘故。余行余色,亦非实我,如虚空等,非觉性故。】《成唯识论》这段说:内外诸色都是有质碍性的物质,是可以毁坏的,所以不是真实的我;各种心与心所法,如果是不恒常相续存在的,是待众缘而出现的,那么这些心与心所法也一定不是真实的我;五阴身心中,其余的行蕴、色蕴,也通通不是真实的我,因为这些行法与色法并不是心识,是像虚空一样并非有觉性的缘故。

可见 玄奘菩萨在论述五阴等诸法非我的时候,同样也提示真实我的体性:真实我非色是心,祂本身可以恒续,不用待缘即本来存在,所以不是五阴中待缘生灭的识阴、或受想等心、或心所法;真实我也不是行阴,因为行阴本身是暂现即灭,本质就像是虚空般虚无,所以也没有识的觉知性;色法同样是暂现即灭,本质就像是虚空般虚无,同样也没有识的觉知性。换句话说,真实我一定是一个常住不坏的心体,而综观《成唯识论》所指的这个真实我就是指第八识。而且 玄奘菩萨在这段论文中是真我与假我比对而说,如果依照淮河源的说法,必然也会把 玄奘菩萨说是我见与常见俱在,认为 玄奘菩萨有真我、假我对立而落入“二”中。事实上,有智之人就会看得出来,《成唯识论》与上述诸经的圣教,其实就是 平实导师的教导:以信有真实如来藏为前提来修证五阴无我法,同时也提示了修五阴无我的观行应有的方向。

而观行确实是能断我见不可或缺的一环,若能配合未到地定的定力,对我们的身心确实作好观行,就能实证断我见与断边执见的功德。平实导师对于教导学人观行的方法有种种方便善巧,因应不同根器与因缘而宣说。单就在《阿含正义》已举示了不仅是五阴的观行,还对十八界、内六入、外六入等的定义范围,乃至于与四圣谛的关联,以及观行的方法等诸多层面,提供学人得以把握要领,观察自己五阴身心的虚妄而能断身见等三缚结。所以我们身心可以从五蕴来观察分析,也可以从十八界、十二处、内外六入等不同面向来观察分析。例如以五蕴的观行来说,一开始对五蕴的定义范围要先能思惟胜解,并确实对自己的五蕴身心的每一蕴,皆加以全面观察,在信受有一与五蕴同时同处的真实常住的涅槃本际为前提下,对五蕴诸法现观的结果,确认五蕴中没有任何一蕴是可以常住不坏,是虚妄不实,故非我、我所,而有了断我见的如实的智慧。

观察五蕴的无常、苦、空、无我,是一类很好断我见的方法,但不能执取只有这个方法,事实上有现观者即能知道五蕴与十八界、十二处、内外六入等法,在现观的过程中一定是会互相连结的;因为都是在观察我们的身心,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或是依个人观察所得深浅有别。因此断我见观行的部分内容,有些在课堂上并不公开,亲教师仅会在小参室中针对学人各别观行情况进行细谈,以免耽误学人自行观行体验的功德受用。

此外,我们也谈到因为众生根器不同,时节因缘不同,所以有时 佛陀只教导弟子观行五阴无常,而不再往下细说,弟子便得以断我见证初果,乃至证阿罗汉果,得长夜安乐。乃至在《增壹阿含经》卷1中,佛陀还提到十念法——念佛、法、僧、戒、施及天;念休息、念安那般那、念身非常、念死;并且说明只要善修行,广布其中一法,皆可得沙门果,自致涅槃。例如说:【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非常。当善修行,当广演布,便成神通,去众乱想,得沙门果,自致涅槃。】佛陀开示应当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其中只要修行“身非常”一法,并广布“身非常”一法,也可得沙门果,自致涅槃。因此修学佛法是否证果,并不是要求善知识必须要讲完全部修行证果的所有细节,而是应该依 佛陀的开示,在善知识解说的任何一法,必须自身在一法之中广布其法义;因为修行是修除自身的错误,从善知识的解说中善解其义而广阔地修除所有错误,才有证果的可能。

所以有智慧、福德的弟子,甚至只要善修、广布一法就可证涅槃;而 平实导师该教导的都已教导,甚至苦口婆心地教导很多了,有智慧、福德的弟子必定会确实信受 平实导师为“尊者于我有大饶益”。若是无法断我见,乃至不能实证第八识,则应视为弟子自身智慧、定力、福德、性障未除等条件不足的问题,是弟子应善加检讨自身问题改进,而非一昧怪罪善知识;因善知识已苦口婆心详加教导,且正确教导无误。就如同 佛陀座下的弟子,若是不信又不善修 佛陀的教导,却又反过来责怪 佛陀教导错误,岂不是无明遮盖、颠倒无智吗?

以上这五集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确实断我见与边执见,而且能有择法眼的智慧得以避开相似佛法的危害,迈向正确的三乘菩提的道路。

时间的关系,今天就说到这里。感谢您的收看!

敬祝身心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浏览量 201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