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第121集

信解品(三)

由 正元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上个单元我们说到大迦叶向 世尊禀白大阿罗汉们当时的心境,接着跟大家讲解这一小段:“我等居僧之首,年并朽迈;自谓已得涅槃,无所堪任,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妙法莲华经》卷2)这是在说明大迦叶他们当时的心境。平实导师常常说阿罗汉的心境是灰心泯智,为什么叫灰心泯智?因为阿罗汉的作意就是入涅槃的作意,所以无心于世间一切法。当 佛陀尚未入灭以前,还在说法的时候,阿罗汉们都跟随着 佛陀继续听法,但是深心中的作意是灰心泯智的;也就是说,他们心中对任何事情都无所罣碍。就像世间法所说人生是灰色的,为什么是灰色的?因为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明明山光水色、人间五花十色,可是他们的作意都是灰色的。为什么?因为无心于世间,一心想着怎么样寂灭就好了;只要不亏负人家,可以死就早一点死!

这意思就是说,大阿罗汉们当时在 佛陀座下,他们无心于一切事物,所以他们虽然也同时听闻般若、唯识方广诸经,可是他们其实没有很大的爱乐,但是 佛陀初转法轮后,接着二转法轮、三转法轮,阿罗汉们总不可能这样想:“佛陀!您说您的法,我们睡我们的觉,或者说我们入我们的定。”不可能这样!因为这不是弟子们应该有的行仪,所以他们都会同时听闻大乘经典;而且 佛陀也为他们施设了很多机锋,帮助他们证得实相般若。可是他们都还不敢自认为是菩萨,因为 佛陀还没有开口说“你们也是菩萨”,他们就不敢自认为是菩萨。所以“年并朽迈”时,舍利弗三请以后 佛陀开始演说《法华经》,他们也没有想到说,舍利弗竟然被授记将来可以成佛。这下子不得了!所以这些大阿罗汉们整个心情都转变了,这时候来看世间的一切都觉得人生是彩色的,众生是可爱的,山河大地是美丽的!心境转变了,这就是大阿罗汉们在听闻《法华》时的心路历程。这个心路历程,如果没有 平实导师讲出来,相信佛教界应该没有人能够了解到大阿罗汉们的心境转变,因为这个道理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他们只能依文解义。

现在大迦叶等人又说:“我们是众僧之首。”因为这一些人是所有大阿罗汉们的代表。阿罗汉们也是一群又一群的,因为有往世的因缘他们会聚在一起;所以喜欢学智慧的就跟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在一起,喜欢神通的就跟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在一起;喜欢证解经义的就跟大迦旃延在一起,就这样一群又一群的。等到 世尊演说《法华》的时候,大家年纪都已经很老了,以前在外道被 佛陀度为阿罗汉的时候大多是三十几岁,当 佛陀说法四十几年下来,他们也都是七十好几,快八十岁了,所以真的“年并朽迈”。

当年成为阿罗汉的时候,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证得涅槃,这叫作“自谓已得涅槃”。但是实际上有没有得涅槃?没有!因为入无余涅槃要灭尽十八界,也就没有五蕴这个人来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阿罗汉的涅槃就只是把五蕴自己灭掉而已,但涅槃里面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只能够说“自谓已得涅槃”。可是后来 佛陀帮他们证悟,证悟以后才知道什么叫作真正的证得涅槃,也就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时候,是五阴十八界都在的,因为同时可以看到无余涅槃里面原来就是如来藏独住的境界,这才是真正的证得。

那么这个“自谓已得”,“自谓”这两个字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自己认为已经得到涅槃,所以无所堪任。”什么事情无所堪任?就是继续一世又一世受生在人间来住持正法,永不断绝。这一件事情是阿罗汉们认为自己无所堪任的,因为舍报的时候,他们就要入无余涅槃了,不受后有了,哪里还能够继续来为众生住持正法?当然不可能!所以对于 世尊所吩咐的,未来世继续不断地在人间住持佛法,是无所堪任的,因此他们的心境就是灰心泯智,对于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佛地的境界,他们不会努力地起心动念想要追求或努力付诸于行动去修证,这叫作“不复进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可是大迦叶等人接着又说:“世尊往昔四十余年说法时间已经那么久了,而我们当时也都在法座上听闻世尊说法,我们闻法的时候,世尊所说的般若诸经我们还可以听得懂,可是方广唯识诸经,那是为菩萨们讲的,那真的太深奥了,我们很难听得懂。我们这些阿罗汉因为听不太懂,所以心中当然觉得累,身体也跟着疲倦而有一些懈怠,所以当我们听不懂的时候,我们心里面就只能够忆念着空、无相、无作三昧。”这就是大阿罗汉们当时的情况。大家如果读过方广唯识诸经的时候,有没有看见多少位阿罗汉跟 佛陀对话?真的很少。都是谁在跟 佛陀对话?都是大菩萨们。当时阿罗汉们坐在那边,身为人天应供,结果竟然听得模糊不清,那是什么心境?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就会知道大阿罗汉们当时的心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请问这些声闻阿罗汉能够结集大乘方广唯识经典吗?当然没办法。所以,第一次经典结集的小乘经典四阿含,只是由四十位不回心的声闻阿罗汉所率领的五百位声闻人在七叶窟中所结集的;而大乘方广的般若与唯识经典,则不可能由这些声闻阿罗汉来结集,因为他们的能力不够。这些大乘方广经典,必然要由菩萨们另外再作结集。这是在显示什么?显示那一些佛学研究的学者,用声闻人结集的文字记录来判断大乘经典,那真的是错误、颠倒,而且无知。他们对于当年 佛陀弘传佛法的历史无知,对声闻与菩萨的功德智慧无知,而且在文献上面又取材不当,作出来的研究结果当然就不正确。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佛学研究者弄不清楚 佛陀所演说的佛法,有分声闻的解脱道跟菩萨的佛菩提道两种,弄不清楚两者有什么差别,因此造成他们所取材的文献是错误的,以偏概全地把解脱道当作成佛之道来做研究,误导后世的学人。导致有人认为阿罗汉就是佛,偏执四阿含就是全部的佛法;或者认为大乘非佛说,不相信有真心、第八识、如来藏,不相信十方世界有佛国净土,乃至诽谤大乘、诽谤贤圣。这些是末法学人要谨慎小心的地方。

话说回来,佛陀在说法时,声闻阿罗汉们可以关在寮房里面睡觉吗?当然不会!佛陀说法时,这些回心大乘的大阿罗汉们当然会来听。由于 佛陀平常率领他们游行人间时,往往会来一、两个教外别传的机锋,帮助他们证悟;所以当 佛演说《般若经》时,他们还是能听懂的。因此他们在 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和阿难的率领下,在七叶窟外的千人大结集时结集出来的《般若经》,当然很胜妙而且如实。可是到了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时,就会听得很辛苦了,这时听不太懂又必须要听,年纪又大,身体也衰弱,听法时会不会听得很愉快?当然不会!就像大迦叶等四人所说的“身体疲懈”。因为听不懂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累,年纪又大了,精神有些不济,当然就是身体疲倦,那时候要怎么安住?只好安住于空、无相、无作的三三昧中。所以听不懂而很疲倦又不方便离开,最好的办法就是住在三三昧中休息。

他们接着又想:“我们是大阿罗汉,又不是菩萨,佛陀跟菩萨们在那边讲菩萨法时,那些菩萨法是什么内涵?都是游戏神通、净佛国土、成就众生。”大阿罗汉们心里面想:“这些都是我们作不到的事。”那他们心中怎么会欢喜爱乐?菩萨法中这三个部分,大阿罗汉们都无法想象。譬如说“游戏神通”,目犍连还勉强可以,但问题是,目犍连心里面想的就是这一世“游戏神通”,可是菩萨的“游戏神通”是在人间一世又一世都不断绝,阿罗汉们心里面想:“喔!这个会累死人。”你不要以为说获得神通就趾高气扬可以轻视众生,不是这样的!你看目犍连舍寿时是怎么死的?是被人家乱丢石头打死的!这就是目犍连的“游戏神通”。菩萨就是要像这样子,一世又一世来人间这样“游戏神通”——即使有神通还是一样被众生打死。

在《本生经》中,佛常会说某某菩萨往世是怎么样的人,在过去的哪一劫叫作什么,作了什么事情;又说某一位大阿罗汉为什么会这样子,因为他过去某一世、或者几百世、或者几劫以前是如何,所以今天才会这样子。听完这些事情时,这些回小向大的菩萨们会说:“啊!原来菩萨‘游戏神通’是这样的。”譬如 佛陀出家以前娶的王妃叫作耶输陀罗,当 佛陀成佛以后,经过很多年的游行人间,终于回到了家门,净饭王请祂受斋,结果耶输陀罗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还准备了欢喜丸,希望 佛陀吃了以后春心大动,又回来还俗跟她作夫妻;可是没想到 佛陀吃了,什么事情都没有。然后,佛陀就把它戳破说:“耶输陀罗弄出这个欢喜丸,对我是没有效的。为什么她会作这种事情?是因为过去世如何如何……”,原来耶输陀罗也是过去世追随 佛陀很久了,只是她的情丝斩不断。菩萨就是这样“游戏神通”,一世又一世在人间受苦受难,总之就是继续上求下化不断地行菩萨道。

可是,大迦叶这些大阿罗汉当年听 世尊说菩萨的事情时,总觉得说:“这些跟我都无关,我舍报后就要入涅槃。”所以,他们听起来都觉得没有什么味道。阿罗汉们不会嫉妒、不会打妄想,可是会觉得索然无味,因为都跟自己无关。又例如 佛陀与胜鬘夫人宣讲《胜鬘经》的时候,不是说“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吗?维摩诘菩萨也说:“清净众生的心地,就是在清净佛土。”大阿罗汉们想:“这些跟我们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又没有想要成佛;佛陀也没有承认说我们是菩萨,佛陀从来没有讲过我们是菩萨,所以这些也跟我们无关。清净将来成佛的国土,都是菩萨们的事情,我们又不是菩萨。”那么听起来当然也是索然无味。所以认为:“摄受众生、清净众生,才能够摄受佛土、清净佛土,这些都是菩萨的事。”阿罗汉们心里面听了,虽然不会嫉妒说:“佛陀老是讲这个,都是他们菩萨的事!”但是他们会觉得索然无味。索然无味的时候,心想:“菩萨这样一世又一世留惑润生,受生在人间来成就众生的道业,这不是我们大阿罗汉要干的事,我们舍报后就要入涅槃了。”当然他们觉得索然无味,心中不会有欢喜爱乐,所以说“心不喜乐”,这是必然的。这样,我们就能了解阿罗汉们的心境。

接着,大迦叶他们解释说:“为什么我们当时是这样的心境?是因为世尊您的教导让我们证得出离三界的心境,让我们获得有余涅槃、无余涅槃的实证,所以我们的心境就是无心于世间的一切法、无心于佛国净土、无心于众生。不但如此,我们如今也都七、八十岁了,年纪也都很大,身体已经衰老了,对于佛陀您所教化菩萨的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心中不曾生起一念喜好爱乐的心。所以我们如今在佛前,听闻佛陀授记声闻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心里当然非常的欢喜,而这种欢喜是以前不曾有过的。”因为被授记为大阿罗汉时,心中是没有什么欢喜的。假使有人被授记为阿罗汉,他心中很欢喜,那就不是阿罗汉,因为他没有阿罗汉的作意;那表示什么?表示他的思惑还没有断尽。

因为三果人对一切法都不会欢喜,除非那是很差的三果人;在七品三果里面,他大概是排在最后的第七品、第六品或者第五品。前三品是顶级的三果人,他们心中对一切法就已经不会有喜乐。所以成为阿罗汉的时候,他们是自知自作证地去向 佛陀禀报,佛陀勘验后也为他们证明:你们真是阿罗汉。但他们心中其实没有一丝一毫的喜乐。所以被授记为阿罗汉时,或是自己亲证阿罗汉的时候,他根本不曾有喜乐。

“我等今于佛前,闻授声闻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心甚欢喜,得未曾有。”(《妙法莲华经》卷2)如今 佛陀竟然为声闻大阿罗汉授记说将来可以成为无上正等正觉,而且将来的佛世界是什么,佛号是什么,正法住世多久,像法、末法住世多久,弟子多少人,都清楚说明,显然这是真实的。他们想:“舍利弗被授记成佛,同样是大阿罗汉的我们,当然今天也会被授记。”大家想看看,假使你当时是那些即将被授记的大阿罗汉,心里面已经确定自己是菩萨,即将被授记,是不是会有一阵狂喜?所以说“心甚欢喜,得未曾有”,因为自从跟随 佛陀以后就没有什么可以像这样的快乐。因为阿罗汉的心境是灰色的,所以阿罗汉没有快乐;阿罗汉无乐,这才是阿罗汉。如果每天说:“我是阿罗汉,我好快乐。”那就叫作凡夫,他们根本不懂阿罗汉的作意。然而今天 佛陀认定他们是菩萨,也要为他们授记,这时知道自己可以成佛。所以,这时当然是大大的欢喜,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欢喜,因为他们跟随 佛陀修学解脱,就是要灭尽自己,从来没有欢乐过。成为阿罗汉以后,也是住在灭尽定的作意里面,怎么会有欢乐?而今天成为菩萨又要被授记成佛,这当然是未曾有的欢喜。

“不谓于今忽然得闻希有之法,深自庆幸获大善利,无量珍宝不求自得。”(《妙法莲华经》卷2)那么接着又说:“真的没有想到自己今天忽然可以听到这一种希有之法。”那我们就要来探究,他们说的“希有之法”是什么?就是授记成佛,授记成佛是第一希有之法。也就是说,必须要具备授记的条件,首先是入地所应该有的第一分道种智有了;同时已经永伏性障如阿罗汉,或者已经成为阿罗汉而回心来当菩萨,起惑润生,这是第二个条件,就是解脱果;第三个条件,是平常在《本生经》中听闻 佛陀所说,各人在往世作了哪些事情而具有大福德,然后自己也有能力观察自己的过去世,确实为了正法而已经做了很多事,是本来就跟随着 佛陀很多劫了,确认自己是菩萨。所以,这时 佛陀授记菩萨成佛的事情,当然是希有之法。授记的事情只有 佛陀在世的时候会作,不会 佛陀示现入涅槃以后在他的定中授记,或者在他的梦中授记,没有这回事,那样叫作打妄想,作白日梦。所以,如果有人说:“我哪一天入了甚深禅定当中,佛陀来为我授记。”你就说:“你作梦了,而且那个梦叫作白日梦。”授记的事情,都是 佛陀在世的时候直接作。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个单元就先介绍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92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