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第54集

唯一佛乘(一)

由 正光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所推出的弘法节目,这个主题名为“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是依据 平实导师所著的《法华经讲义》这本书来加以说明。今天所要讲的子题是“唯一佛乘”。

由于已有几位亲教师说明了《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一部分的内容,再由后学接着说明;如果不先对前面几位亲教师所说的内容加以说明,恐怕会有菩萨们不知道为何会有以下的偈语突然出现,所以在解说之前,先回到前面几位亲教师所说的内容略为说明以后,再来进行 佛的偈语开示。在经中,舍利弗两次向 佛请示什么才是诸法的实相,佛都不愿意开示,直到舍利弗第三次请求以后,佛才答应舍利弗的请求。当 佛要开始宣说什么是诸法实相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这时 佛也不加以制止,就让这五千人退席。为什么?佛知道这些人罪根深重,也是增上慢人,无法安住随后所要开示的甚深微妙的诸法实相义理,所以 佛不加以制止而让这五千人退席。

待这些人退席以后,佛才开示:“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也就是留在会场听法的人,才是真正的善根深厚、堪能受法的人。接着 佛开示一句很关键的话:“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也就是诸佛诞生人间说法,就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大乘的佛菩提道,而不是二乘的解脱道,所以 佛才会在经中开示:“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不仅如此,佛接着还开示: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也是同样地为众生开示“唯一佛乘”。这就是说,不仅是 释迦牟尼佛为众生演说大乘法,十方三世诸佛也同样地为众生演说大乘法,都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菩提。

佛提示了重点以后,接着说了一些偈语让会场的大众能够加深印象,这些偈语,前面已有一位亲教师说了一部分,后学接着这位亲教师后面继续加以说明。这些偈语如下:【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语译如下:【如果有人信受且归命于如来:如来一定不会有欺诳的行为,也没有悭贪、嫉妒的想法或者作意,因为如来已经断除了一切诸法中的一切恶;由于这样缘故,佛于十方世界中,都是唯我独尊而无所畏惧。我释迦牟尼佛以三十二种大人相庄严自己,我以光明照耀世间,为无量大众之所尊奉,我诞生人间就是要为无量大众宣说实相印。】

这一段偈语,佛开示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如来不欺诳众生;第二个重点,如来已断诸恶;第三个重点,佛诞生人间,就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菩提,而不是二乘菩提;第四个重点,佛所开示的实相印,就是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诸法实相。首先谈第一个重点,如来不欺诳众生,也就是如来不会欺骗众生、诳惑众生。如来于因地行菩萨道时,必然会受持菩萨戒,为什么?因为菩萨戒乃是千佛大戒,不受持菩萨戒,非但不能成为真正的菩萨,而且未来也不会成就佛道;唯有受持菩萨戒,而且持戒清净,未来才能成为真实义的菩萨,乃至于未来成就佛道。在菩萨十重戒当中,就有不妄语这个戒律,也就是菩萨的身口意行都是如实的、如法的,不会欺诳众生;也是 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于亿百千那由他多劫中,口无四种过失,那就是没有妄语、绮语、恶口、两舌之身口意行。这告诉大众,如来所说的一言一语都是如实语,没有欺诳众生。所以 佛才会在《金刚经》开示:【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也就是 如来从来没有二说,凡是会二说者,所说的必然是不如实语、是妄语。

譬如,佛开示“这个诸法实相,菩萨可以实证”,只要菩萨依照佛的开示,去具足圆满证悟诸法实相所应具备的次法条件;也就是菩萨去广行六度万行,它包括了福德、定力与智慧的三种资粮,未来于参禅因缘成熟时,得以一念相应慧而证得诸法实相,也就是亲证了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现前可以观察真的如佛所开示的一样。既然佛早已亲证诸法实相,透过佛的圣言量来告诉菩萨们,当菩萨依照佛的开示如实去实行时,未来就可以亲证诸法实相。表示这个诸法实相、一切有情的生命实相真的可以亲证,并且可以为菩萨们重复验证;并不是如应成派中观行者释印顺所说的“那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因为释印顺他不是佛法的实证者,而是透过意识思惟想象得来的玄学者、考证者。

既然佛在因地行菩萨道不欺诳众生,成佛之后必然会有三十二大人相当中的广长舌相能覆盖其面,乃至于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正如 佛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1的开示:【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熙怡微笑。】亦如 佛在《佛说阿弥陀经》的开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下方、上方世界,各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然而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并不是成佛时一时全部具足,而是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修集福德渐渐而有,一直到佛地才圆满具足。正如 佛在《优婆塞戒经》卷1的开示:【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说菩萨身力,何时成就?”佛言:“善男子!初修三十二相业时。”】也就是菩萨在十住位的初住位,就已经开始在修集三十二大人相了。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菩萨不是在十信位就开始修集呢?”这是菩萨尚未圆满十信位对佛的开示具足信心,也没有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所以尚未开始在修集菩萨六度万行应有的福德与智慧,也没有开始在修集三十二大人相应有的福德;唯有菩萨圆满十信位以后,开始发无上正等正觉的心,因而转入了十住位广行六度万行以后,才开始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福德;所以说,菩萨在初住位才开始修集三十二大人相的福德了,一直到佛地,三十二大人相才圆满具足。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如来已断诸恶,也就是佛已经断除二障,那就是烦恼障与所知障。所谓的烦恼障,又名为一念无明,可分为见惑及思惑。所谓的见惑,就是不知道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尤其是把识阴六识当中的意识,当作是真实我,以此来入涅槃、证涅槃;像这样不正确的见解所产生的迷惑,导致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就叫作见惑。所谓的思惑,就是对三界不正确思惟所产生的迷惑,导致我执、我所执不断,因而在三界当中不断地轮回生死。如果众生对于见惑及思惑能够正确了知,将见惑及思惑断除,就能够成就阿罗汉果。又,烦恼障它包括了烦恼的种子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定性的二乘四果人,能够断除烦恼的种子现行,于舍寿后可以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于〕三界现身意。菩萨阿罗汉虽然也可以如二乘四果人一样断除了烦恼的现行,可是菩萨不入无余涅槃,反而生起了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地上阶位的无生法忍的道种智用心,继续断除二乘人所不能断除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直到七地满心证得念念入灭尽定的证量为止,才断除了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

由此可知,一者,如果不断除一念无明的分段生死,就会障碍众生入无余涅槃。二者,三乘人所断的烦恼有共与不共,共同的部分,则是断除了烦恼的现行;不共同的部分,则是菩萨断除了二乘人所不能断除的烦恼习气种子随眠。三者,二乘人只要精勤用功,一世之中可以断除烦恼的现行而证得阿罗汉果;菩萨却是用一大阿僧祇劫来断除烦恼的现行而证得阿罗汉果,乃至于菩萨还要用一大阿僧祇劫去断除烦恼的习气种子随眠。此中最大的差异,是二乘人现观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而证得阿罗汉果;菩萨则是实证诸法实相来现观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以及菩萨现观自己现在就在无余涅槃中,所以不急着入无余涅槃,反而悟后起修,一直拖到第一大阿僧祇劫的到来才断除烦恼的现行而证得阿罗汉果,以及故意生起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在无生法忍以及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用心,一直到七地满心才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

由此可知,菩萨用了两个阿僧祇劫来断除烦恼障,所以菩萨的智慧及福德等,不是定性二乘人所能知、所能证,名为菩萨不可思议。既然七地菩萨尚且无三界爱的烦恼种子现行及习气种子随眠,已无任何悭贪、嫉妒的想法或者作意的恶念存在,更何况是在七地菩萨以上的佛,还会有这些不善的恶念等烦恼吗?想也知道,当然没有!如果有人主张成佛以后,还要用佛慢来恐吓人、来压制人,表示这些人都是假佛,而且还是连最基本的佛法知见也没有的凡夫一个。

所谓的所知障,就是迷于诸法实相的真实理所产生的障碍,也就是对于成佛所应断的烦恼及所应证的法不知、不证、不断,因而障碍菩萨成就佛道。像这样的烦恼无量无边,所以所知障又名为“过恒河沙数上烦恼”。如是上烦恼,属于没有善恶的无记性,它没有作用,而且潜藏着不容易被众生发现,所以菩萨才要用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断除。当菩萨圆满十地而转入等觉位修行,所欠缺的就是福德,因此菩萨要用百劫的时间专修福德,只要众生有所需要,不论是菩萨的内财或者是外财,统统布施出去,最后得以圆满等觉位、转入妙觉位,于人间诞生而成就佛道。像这样子断除了烦恼障及所知障的诸恶,才能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如果不是这样子而说已经断除二障的诸恶而成佛,那不是真佛,而是假佛,不仅是大妄语而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而且也造下笼罩及误导众生走上外道法的大恶业。

接下来谈第三个重点,佛诞生人间,就是要让众生开示悟入佛菩提,而不是二乘菩提。佛在人间转三次法轮,那就是初转阿含时、二转般若时、三转唯识种智时。初转法轮的阿含时,佛告诉弟子们: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无有一法不是虚妄的。待 佛的弟子们观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而成就初果,乃至于成就四果,对 佛的开示具足信心而言听计从;佛观察圣弟子证悟的因缘成熟,于是开始进行第二转法轮的般若时,开示蕴处界及诸法等法摄归于不生不灭的空性如来藏,是为空性如来藏的局部体性;所以原本是生灭不已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法也就变成不生不灭了,这也是 佛为什么要说般若经系的原因。此外,佛为了让圣弟子们证悟,旁开教外别传的证悟法门,让原本是菩萨本质而示现声闻相的圣弟子们证悟而恢复菩萨的身分。待 佛观察圣弟子们已经入地了,而且闻熏唯识种智的因缘成熟了,于是开始进行第三转法轮的唯识种智时,让菩萨们熏修无生法忍智,未来可以成就佛道。

佛三次转法轮的过程来看,初转阿含时,乃是 佛的方便施设。正如 佛在《妙法莲华经》卷3的开示:【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也就是说,佛从佛菩提道当中,特别析出解脱道的法,让二乘人勘破蕴处界及诸法等法虚妄,得以出离三界生死。所以说,二乘人所证的解脱道的法,只不过是 佛所示现的一个化城,并不是最究竟,也不是 佛的本怀。

佛知道成佛要经历三大无量数劫,但是众生心性怯弱及畏惧佛道久远而不肯精进修行,所以在修行过程中,特别从佛菩提道的法当中析出解脱道的法,让圣弟子们证得四果的阿罗汉,得以止息及生安隐想。佛则观察圣弟子们闻熏般若的因缘成熟,将此化城化去,正如 佛在《妙法莲华经》卷3的开示:【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也就是说,佛诞生人间,观察五浊恶世的众生心性怯弱,所以一开始不讲唯一佛乘,而是将唯一佛乘分为三乘,先开示二乘法,然后再开示菩萨法,让菩萨未来得以成就佛道;这也是 佛在经中所开示的道理:“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

说到这里时间已经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剩下的第四个重点,就留到下次继续说明。

阿弥陀佛!


浏览量 351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