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第10集

化城喻品——世尊破诸恼

由 正娴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为诸位观众菩萨们准备的“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现今再继续 平实导师宣演的《法华经》导读。我们来看下列经文述说:【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唯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妙法莲华经》卷3)

我们来谈“大圣”这个名词,还真的不能随便用,自称“大圣”最有名的是谁啊?就是孙悟空。他这个“大圣”只能齐天,意思是跟天一样而已;也因为他的层次就只是天道,最多就是到忉利天,所以他称为齐天大圣。齐,就是整齐划一,就是平等的意思,跟天平等。可是齐天大圣不知自己只能齐天而不能齐佛,不知好歹尊卑,遇见了 如来还要逞强,可见他当时真的不懂 如来;等到后来懂了,他就愿意吃苦耐劳,陪着唐三藏去西天取经。当然这是神话故事,但是无妨拿来作个譬喻。

齐天大圣一个觔斗云十万八千里,连翻五翻,心想:“如来怎么能知我到哪儿?”没想到看见五峰山,想要作证;所以他在那里撒了一泡尿,还写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于是就五个觔斗云又翻了回来,见了 如来就说:“我去到

那么远的地方,您能到达吗?”如来伸手给他一瞧,看他还能翻出 如来掌心吗?当然,作者是有隐喻的,就是说:你孙悟空意识不管怎么翻,都翻不出自心如来第八识的范围。这是一个隐喻,读《西游记》书中那一些人事物,您用八识心王去读才能读得通。这意思是说,真正的“大圣”只有 如来。

可是在声闻菩提中,断我见者还不是正式圣人,所以才叫作预流,是预先把他算入圣者之流,表示他的本质不是真正的圣者,因为只有见地,还没有修道的功德;一般最基本的解脱道圣者最少得要是二果人,至少已经快要离开欲界。在解脱道中真正的圣者,其实是要三果的实证,就是已经离开欲界而断除五下分结,才是真的圣者。如果把范围放宽、标准降低,说要成为圣者,最少也要断我见、要断三缚结。但是像初果到四果,然后菩萨从七住位、十住位、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等觉、妙觉,也都叫作圣者,但这些圣者也都不足以称之为大,最大的圣者称为“大圣”,那就是 佛陀。除了 如来,没有谁可以称为“大圣”。

这些东南方五百万亿佛土来的梵天王们,称赞说“大圣转法轮”,就是说如来转法轮,来“显示诸法相”。法相的显示很重要,如果不是靠着法相显示,一切菩萨无法具足成就佛果,为什么呢?因为要借各种法相来显示佛菩提道是否已经究竟。如果还没有到达究竟地步,就无法具足显示诸法相。而如来能够具足“显示诸法相”,这才能够称为“大圣转法轮”,否则只能够说菩萨转法轮、罗汉转法轮,或者说世间人天善法的转法轮,不能称为“大圣转法轮”。所以法相的建立,目的是为了让学法者知道,从凡夫地到达究竟佛地之间有哪些法;借着这些法相来显示所修证的层次以及深广浅狭的差别,才能够使相应的大众具足圆满佛道,所以法相的建立很重要。

全部法相都要归纳于八识心王,这个大前提是不可切割的,所以法相唯识宗永远要五个字具足。没有诸法要谈什么唯识?没有诸法能显示唯识理吗?譬如说,把色法十一个都砍掉,色法就是五色根、五尘,加上法处所摄色,这十一个色法砍掉,因为连自己都不存在,还能在人间讲唯识吗?所以法相是不可以舍离的,一定要有诸法法相,才能显示诸法唯识所生、唯识所现,因此成佛就表示诸法法相具足圆满实证,这样能够为一切众生显示所有的诸法相,这样的人才能称为大圣,这样的“大圣转法轮”,就可以“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

为什么能使苦恼众生得度而得大欢喜呢?当然有原因。众生都是想要保住人身,不想堕入三恶道中;“大圣说诸法”,众生就可以依循实行而保住人身。想要求生欲界天的,听闻大圣所说欲界天的法相,可以求生欲界天享乐。想要永远离欲界污秽的,听闻大圣宣说色界天的法相,他可以求生色界乃至生无色界。等而上之,想要出离三界,想要成佛的,都可以经由“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的时候,借所显示的诸法相来度脱自己的苦恼。这就是说,诸佛出现于人间,可以利乐一切有情,唯除缘不具足者。譬如,有人对于人天善法的缘不具足,当 佛陀说人天善法时,他心想着:“佛陀无非就是要我供养。”这就是对人天善法的缘还不具足。如果缘具足,懂得供养人天福田,来世就可以得到利乐。所以,佛陀可以“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这是如实语。

接着就是“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众生只要听闻 佛陀说法,依之而行以后,或者可以得道,或者可以生天。在民间信仰中,他们说的得道就是生天。生什么天呢?就是欲界天。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天神下来教导人们,怎么样修证可以生色界天中,大都只是在欲界天的境界。这就是说,在外道中是二者同一的:得道就是生欲界天,而且不能生色界、无色界天。

可是在佛法中,得道不是指生天,生天只是一个行善所得的往生现象,不代表得道。可是生天,行十善业道也可以生天,只要持五戒不坏,加行十善业就能生天。在佛法中得道的人就一定可以生天,而那个生天只是一个现象,只是一个异熟果报而已。例如初果七返人天,他不断地重复着往生欲界天然后再来人间的过程,在欲界天与人间不断地来来回回,这表示他很迟钝、很懒惰懈怠,这叫作钝根的初果人。他生天的因缘不是由于在人间行善,而是得初果之道所以生天。生天是一个现象,只是一个异熟果而已。所以得道与生天,在佛法中是要分开来看的。生天是因为听到 佛陀所说的人天善法以后,或者听闻解脱道而愿意远离恶业,因此他开始行善,于是死后生到欲界天去;或者听闻 佛陀说欲为不净,舍离了欲界法,所以他发起了初禅生到色界天去,那个生天也跟得道无关。

但是,若要谈佛道之得道,一定是在三乘菩提上有所实证,才可以称之为得道。众生听闻 如来说法以后一定可以得道,或者一定可以生天;听闻 如来说法以后,最少的果报就是生天。得道是随顺各人的因缘,当众生闻法或者生天或者得道,想当然尔,必然会导致“诸恶道减少”。因为大家都离开恶业,往生欲界天的有情必然增多,往生恶道的众生就减少。从恶道往生来人间的有情,听闻到 如来说法时,也开始修学善业,不再回去三恶道中了,因此生到天界的有情就会越来越多。这表示说,如来出现于人间或者出现于三界中,恶道有情会越来越少。接着就是“忍善者增益”,本来在人间就能够忍于善法的人,也能够获得增益,因为他所修的善法层次会不断提升,越来越高。层次越高,就会越来越能忍于善法,当然就更加获得增益了。这意思就是说:“大通智胜佛,接受我们的请求,众生可以得到这么多的利益。”当他们这样说的时候,大通智胜佛当然不会拒绝,因为成佛的目的就是要利乐众生;所以尔时 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那就表示稍后会为众生说法。

接下来,世尊又怎么样叙述 大通智胜如来的事呢?经文:【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妙法莲华经》卷3)

以上所说,因为诸佛放光明时,通常不会独独照耀一方,除非有特殊因缘;所以当时 大通智胜如来放光是向十方放光的,因此这时南方五百万亿国土的所有大梵天王们跟东方、东南方的那一些大梵天王们,当然也同样要探寻这些光明的缘由。

那么他说完后,接着经文说:【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裓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唯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花,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唯愿垂纳受。】(《妙法莲华经》卷3)

这是跟东南方的五百万亿佛土来的大梵天王们一样,他们来到的时候也是同样看见 大通智胜佛成佛不久,坐于道场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天龙八部围绕,一切人等恭敬围绕;也刚好看见十六位王子在请 大通智胜佛转法轮,所以他们同样是恭敬供养,也同样请求 大通智胜佛为大众转法轮。

“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这是从另一层面来说很难遇见 世尊。这一句是大家都认可的,诸佛世尊为什么很难遇见呢?因为是“破诸烦恼者”。破烦恼,若有人认为他没什么烦恼,可是他们所谓的没什么烦恼,只是因为孩子乖巧,家里有钱,丈夫也安分守己,然后公婆都健康,不需要她烦恼;只是这样,而说没有烦恼。可是当您告诉她们“佛法中说有很多烦恼”,她们就不懂了,反而说:“烦恼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这叫作不懂烦恼者。一般人如此,末法时代的大师们也是如此。

所以,烦恼的内涵应该要了解,要知道世间人有世间人的烦恼,但那不是实证三乘菩提者所断的烦恼,那只是附带要断的我所烦恼;谈三乘菩提中初步要断的烦恼,就是见惑与思惑;大乘菩萨除了断见惑与思惑以外,还要打破无始无明,以及断除无始无明的尘沙惑,这样才叫作“破诸烦恼”。那么,所知障指的是对于法界实相的无所知,因此成为他想要成佛时的障碍,这才叫作所知障,是对实相法界的所知愈不足而使所知障愈重,并不是所知太多所以被障了,具足了知时是不会被障碍的。

所以,“破诸烦恼”是修学三乘菩提所应当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智慧境界,然而要达到这个智慧境界,首先要了解烦恼是什么;也就是说,二乘菩提中色界、无色界所应断的烦恼是什么,佛菩提中应断的烦恼是什么,都应当先知道。如果单以人天善法来度众,可以不必谈这个烦恼。想要往生欲界天该断什么烦恼,这是最粗浅的,一定要先跟学法众生说明。如果以人天善法度众,至少要说明三界境界;连人天种种法的无常烦恼该怎么断,都必须提出具体法教。所以,必须是“破诸烦恼者”才能够是 世尊;连烦恼的内涵都不懂,就别说他能破。因此,“破诸烦恼者”要出现于世间是很不容易的,很久很久才能够遇得见。所以说“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他们南方五百万亿佛土,那么久以来都没有遇见有佛出世,如今已经过一百三十劫,才终于得遇 大通智胜如来出现在世间。

“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花,今日乃值遇。”这是南方来的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他们向 大通智胜如来赞叹说:“诸多求法的饥渴众生,请求大通智胜佛以法雨来充满大众。”法雨,当然是说 如来所说诸法犹如大雨一般无量无边而且普皆沾润,才能称为法雨。既然得充满,就表示这法雨不是有穷尽、不是微量稀少。“如来是众生往昔所未曾睹”,在这里特别是指:我们南方五百万亿诸佛土共同来到这里的诸梵天王所不曾见过的 大通智胜如来,而且是无量的智慧者。因为 如来智慧无量无边,难以令人理解,唯有诸佛如来才能够了知;而且如来出现在世间,是犹如优昙钵花一样很难得值遇。所以南方来的这五百万亿佛土的诸梵天王说:“因为有大通智胜如来出现的缘故,看见了自己的宫殿光明照耀异于平常,是因为这样的光明照耀,所以特别的严饰。”因此他们这样赞叹之后说:“祈求世尊以大慈愍心,”表示大家一心无二,诚恳地希望:“世尊垂下怜愍之心来纳受我们所奉献的宫殿。”以上说明到此,接着后面经文发展,就由下一位亲教师演述。

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谢谢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52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