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第49集

由地踊出七宝塔所显示的义理

由 正旭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视频。今天接着讲解《妙法莲华经》的〈见宝塔品〉。

首先,先来解释品名〈见宝塔品〉,然后再说明经文所要显示的义理。〈见宝塔品〉顾名思义就是说,这一品经文所说的内容,是看见了宝塔的出现,而这个七宝塔里面有 多宝如来。在佛教中,塔是很常读到的一个名词,在佛教道场中也常常看见有建造宝塔。建塔在 世尊出现在人间以后,总括而言就是有四个因缘。第一个就是在 世尊的出生处应该要建宝塔,也就是纪念 世尊出生在人间的处所,那个处所是 世尊在人间首次示现,这是最重要的地方,表示佛教的三乘菩提正法正式降临在人间了,所以在 世尊出生的处所应该要建立宝塔,这是建塔的第一个地方。

第二个缘由要建立宝塔来纪念,就是 世尊得道的地方。也就是说,世尊降生在人间特地示现如同凡夫一般,来鼓舞大众说:人类修行是可以成佛的。使大家见圣思齐愿意修行,所以 世尊得道的地方必须要建立宝塔来纪念。

第三个就是第一次转法轮的地方,在初转法轮的地方,那就是鹿野苑,所以鹿野苑也是有宝塔的。为什么要在第一次转法轮的地方建塔纪念呢?因为这表示 佛陀第一次正式转法轮,这是最重要的事情。佛陀来人间的目的就是要转法轮,所以初转法轮的鹿野苑,是应该要建立宝塔来作纪念,这就是建塔的第三个缘。

那么最后一个应该建塔的地方,就是 佛陀入涅槃的地方;建在示现入灭的地方,表示一切诸法无常,不可依恃;也表示 佛陀在人间化度的因缘,在这个地方已经圆满了。如果化缘还没有圆满是不应该入涅槃的,那么 世尊既然示现灭度了,这表示示现在人间化度的因缘已经圆满了,这个地方是应该要建宝塔来纪念的;所以双树之处有一个建筑物,雕刻了最后一夜的入涅槃像来纪念。以上说的是建塔的因缘,总共有四个,就是出生、得道、转法轮和入涅槃。

那么,接着说这一品〈见宝塔品〉。我们先来看第一段经文:【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踊出住在空中,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五千栏楯,龛室千万;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垂宝璎珞、宝铃万亿而悬其上。四面皆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充遍世界。其诸幡盖,以金、银、琉璃、车磲、马瑙、真珠、玫瑰七宝合成,高至四天王宫。三十三天雨天曼陀罗华,供养宝塔。余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千万亿众,以一切华、香、璎珞、幡盖、伎乐,供养宝塔,恭敬、尊重、赞叹。尔时宝塔中出大音声叹言:“善哉!善哉!释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妙法华经》,为大众说。如是!如是!释迦牟尼世尊!如所说者,皆是真实。”】(《妙法莲华经》卷4)

这一段经文是说,世尊讲完〈法师品〉以后,突然有一座七宝塔既高又广,从地面踊出来,住在虚空中;有种种宝物来装饰这个宝塔,而它散放出“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多摩罗跋栴檀之香”就是藿香,一般人对藿香不太了解,那是一种宝香。这个多摩罗跋栴檀香呢,有时候又翻译作牛头香,牛头栴檀之香,指的就是可以点了很香的那一种檀香。

那这一段经文到底是在讲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说明得这么详细?宝塔就是宝塔,为什么要把它一一详细描述出来?当然有它的用意。这就是说,这个七宝塔大有来由,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并且它的出现,有许多的意涵在里面。例如说它高五百由旬,一由旬的距离,有人说是二十华里,有人说是二十公里,二十公里相当于四十华里,那么不论是二十华里或二十公里,五百由旬真的很高。但是这个宝塔为什么需要那么高?这是在崇显什么?一定有一个所崇显的道理。就是说,它代表了佛法中有无量无数的宝物,而都聚集在这一个七宝塔中,所以它既妙又高,值得大家尊崇。所以当这个塔出现的时候,就没有人敢去物议它、评论它,只有恭敬跟赞叹。而菩萨们有智慧,看见宝塔在这法华胜会之中出现,而且这个宝塔是那么高,以人类的身高、眼光而言,是看不见顶的。这表示说,佛法殿堂之中既深奥微妙,而且又崇高无比,让人类无法臆测或者是想象,这就是“高五百由旬”所要表显的道理。

又说它“纵广二百五十由旬”,纵广就是四个方面,它是四角形的塔,所以纵深以及它的宽度各有两百五十由旬,这表示它非常的广大;意思是说里面含藏的佛法,有无边广大崇高的神用,这就是纵广两百五十由旬代表的含义。而这个既高又广的七宝塔,当然不可能放在地面上,所以“从地踊出住在空中”,得要“住在空中”才行,否则《法华经》要怎么继续讲下去?但它为什么是“从地踊出”?为什么不是从虚空飞过来的?因为这个七宝塔得要依地而建。“地”代表什么?就是境界;这个七宝塔要依于各种境界相来建立,不可能犹如虚空;所以“地”就是境界,就是说,要依于各种境界相才能够建立五蕴,也才能够建立佛法;否则的话,你入了无余涅槃之中,还会有佛法吗?全都没了!连五蕴十八界都不在了,就没有涅槃可说,也就没有如来藏可说,因为这个时候啊,没有谁可以了知一切法,而如来藏自己又是不了知的,当然就没有任何一法可说了;所以一定要依于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够建立五蕴身心和三乘菩提佛法。那么“从地踊出”,表示这个代表既深又高广的佛法,仍然要依于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够建立所有的佛法。如果离开三界的境界相,就没有五蕴身心,也就是没有七宝塔,那么入了无余涅槃;那个时候听不到佛法,也没有佛法可学,因为无余涅槃之中,连有情都不存在了。

所以五蕴身心与佛法不论如何的高广深妙,一定要依于三界的境界相才能建立,得要在三界中才能有佛法可以修学,得要在世间才有五蕴身心七宝塔,才有佛法可学,也才能有深妙的佛法可以觉悟、可以实证,当然这个七宝塔要从境界法中踊出,也就是“从地踊出”。

而宝塔“住在空中”,意思是说,这是人类所及不上的,人间的众生是无法触及的。这表示说,七宝塔里面的全部胜妙的宝物,并不是凡夫众生所能知,人们只能看见表面上的一部分,所以宝塔高广而又“住在空中”。只有什么人能够证得呢?只有大乘法中的贤圣才能实证,因为这大部分不是人间的境界。那么“住在空中”,也表示另一个意思,是说七宝塔的许多胜妙内涵都不是人间的境界。因为这是超越人间境界的,这才是大乘菩提。依于有形的七宝塔——人间有情的五蕴身心——“住在空中”,显示出来的意思是说,菩萨们的境界是无所住的境界,因为三乘菩提的任何一乘都是无所住的;二乘菩提是死后要灭尽五蕴的,死后是无住的,归于空中;实证大乘菩提的贤圣,五蕴虽然还在,但现前就已经无所住了,当然也是归于空中。

经文接着说“种种宝物而庄校之”,庄就是庄严,校就是互校而匹对。庄严,就是放上去使七宝塔更加华丽,令人尊敬。校,就是这一边放什么宝物,对等的那一边就同样放什么宝物。它们是以相同的比例而去放置在对等的位置来庄严,这叫作“庄校”。“种种宝物而庄校之”,也就是说,有无量的功德法来庄严这一个佛菩提七宝塔。菩萨既然学的是佛法,当然佛法的成就就应该用无量的功德来庄严它;所以“种种宝物而庄校之”,是在显示菩萨要有无量的功德来庄严。

接着说“五千栏楯”,“五千栏楯”是说,分成五个大类,它不是六千、七千,也不是四千、三千,而是分成五千,就是五个大类。那么这五个大类,每一类有一千。这就是说菩萨们成就佛道,是要分成五个大阶段,这五个大阶段完成了,你才能够进入等觉位里面去。五个大阶段,就是菩萨的五十个重要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是把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分成五个大阶段。这五个大阶段完成了,才能使这个宝塔最顶尖的那个部分完成,那就是等觉与妙觉位。所以“五千栏楯”就是分成五个大阶段,每一个大阶段各有一千个部分去显示出来。换句话说,从十信位到十地,每一个阶段各有十位,每一位各有一百个微细的内涵,等着你要去修习完成,然后你所应有的每个阶段的功德才能成就。这就是五千栏楯,也就是五十个位阶各有一百个功德法,你要一一去实证,这就是显示五千个栏楯。

然后“龛室千万”,“千万”就表示非常、非常之多。这表示说,到了如来地的时候,所成就的果德是无法计算的,因为每一个龛室都是一个果位的证量功德。说有千万,就是非常多而难以计算。也就是说,那个龛室是非常多的,告诉我们说,如来所证的果德是无量无数的,你没有办法计算,只能大略说有千万之多。

接着说“无数幢幡以为严饰”,幢幡是表显在外的,如果龛室呢,你得要一个一个仔细去看,才能看得见里面是什么,而幢幡是悬挂在七宝塔外面,从塔外就可以看得见。这幢幡既然是在外面的,这外面的是表示什么呢?是福德;福德是可以显示在外而被看见的,所以 佛陀成佛的时候,弟子是很多的,不会只有一个人,这是最大的福德。一定有许多声闻弟子证阿罗汉果,或者慧解脱、或者俱解脱、或者三明六通大解脱,而他们的弟子也会有许多人是阿罗汉;不但如此,还会有许许多多的菩萨弟子,从妙觉、等觉位下至初信位都有,一定像这样有很多的菩萨弟子,这就是显现于外的。所以这些无数的幢幡以为严饰,就是在显示 佛陀的福德圆满。

佛地的境界是要有很多福德来庄严的,如果没有很多福德来庄严,不可能成就佛地的果德,而这些都是可以表显于外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以及每一种好都有无量好,这都是由很多的福德累积起来的,而这些绝大多数都是在表相上可以看见的,当然包括“于佛陀应身”的外表,也就是在七宝塔的外相上面表现出来的庄严;所以是悬在七宝塔之外,才说是“垂宝璎珞”,才说是“无数幢幡以为严饰”,这都是表显于外的。

各位菩萨!今天这一集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10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