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第92集

摧邪显正

由 正益老师开示




上一集下一集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文字内容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要讲的是“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今天的讲题是“摧邪显正”。

我们前面有提到在这边护持正法是不容易的,因此我们看到,有阿罗汉而且是被授记成佛,他们都不愿意继续在这个世界来护持正法,确实这个世界的护持正法他很为难。而且众生呢,好的,他不太会相信;但是不好的,他却很信受,这个就像是闽南话有一句话“人牵毋肯行”——人牵不肯跟着走;“鬼牵硞硞走”,那如果是鬼来牵呢,他就一直砌砌硞硞在后面一直跟着,然后脚步不停歇,不管前面是怎样,他一直走向前去。

譬如说,我们来看到世间的一些宗教信仰,实际上他们是很想要依附于佛教的,尤其是一贯道,一贯道它的崛起是在后来,因为道教没有办法那么兴盛的情况下,然后又有人想要依附佛教,可是他又不想要跟着佛教,那在这种情况下,他发展出一贯道。一贯道他们说现在是白阳期,因为他想你佛教要等五亿七千六百万年才会有 弥勒佛,然后我现在就赶快说,这个天界换弥勒当家,现在是白阳期,所以赶快就这样“道降火宅”,他们讲的就是属于来乱这个世界的。一贯道他们并不只有引入佛菩萨,他们还是想要自己去信受自己的法,所以就创造了老母娘,老母娘她可以出生五教(五教的教主);可是老母娘到底来源是什么?这一贯道的人,以前的这些,实际上他们也不清楚。不要说他们不清楚啦!就是这些更往上的人,他们也不太清楚。那为什么呢?因为这一贯道的老母娘实际上是一个虚设的,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她不像天地间,比如说,平实导师还说瑶池金母还是有的,但是这个老母娘根本是不存在的。

那老母娘到底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老母娘她又叫斗母、道母。实际上她是北斗的斗——斗母,但因为念起来跟道理的“道”很像,以前斗母实际上那个母是有加女字旁的。那斗姆又是什么?斗姆就是五斗星宿的母;母就是出生五斗星宿,或是五斗星宿以她为真正的主宰。那五斗星宿又是什么?五斗星宿就是中国人古时候就看这个天空,去定义东西南北中、去定人家“斗”。所以中国有道教传统叫拜斗;拜斗就是你要祭拜,这样就是拜星宿。因此这个是属于民间之法,道教把它认为这是很重要之法,那就知道这是属于世间宗教的层次。佛教说这种都是属于远离佛菩提道的,都在求世间生死,实际上就是等于是依这种世间法来趋吉避凶。所以这样的话,都不能够得到真正的解脱。

那这斗母又是怎么来的?喔,你会说那刚刚不是解释了吗?不,实际上东西南北中完了以后,这斗母实际上是北斗七星,冠北斗七星的。咦?你说怎么会这样呢?对,所以这实在真是一团的烂账。就说从迷信、再加上附会,又想要跟着佛教,然后得到佛教的保佑。因为要去拜,应该也是要拜南斗啊!你说为什么又要拜南斗?所以说中国民间信仰,它一边是生、一边是死;北斗是死,所以呢,那你应该是生生不息或怎样啊,去拜南斗就好了;可是他们拜的是北斗,那为什么?这一切都是因为佛教里面掺杂了密宗。密宗不空,他在唐朝的时候就翻译出关于北斗七星等等这样的密续,实际上这都是外道法。因为佛教不会去讲这种星宿要特别要做什么,你要去怎样、怎样、怎样;可是密宗因为是跟随着印度的婆罗门教的种种法,所以就把这带进来,不知道的人以为这是佛法。

然后一直到了宋朝又有这些法,其中有一位天女,她叫摩利支,也有翻译叫摩里支天女,她只是天女,她本来也不能说什么神格,因为她只是一位天女,她还在鬼子母之后。大家应该可能会知道鬼子母,鬼子母算是佛教的一位护法鬼神,那她还在她之后;结果在她之后,这摩利支天女最后摇身一变,变成斗母,因为她跟星宿是有关的。所以最后中国所传的道教的种种,就是开始把这位斗母翻上台面,最后又跟这摩利支天女再扯上边。因为中国在吸收这样的佛教的文化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吸收到密宗的文化了,不是真正佛教,而是属于婆罗门教的。所以摩利支天女,实际上就是中国一贯道的老母娘的化身;或是说应该是摩利支,他们称为菩萨啦,就化身为老母娘,或是就等同于老母娘。

所以一贯道这样的错综复杂,这样走走走、走到附佛法外道密宗的下面去了,可是他也不知道。因此这样这样的法,实际上在这世间是不断地流窜的,人们都会觉得这样很有道理啊!什么都很有道理,其实一点道理都没有。尤其当我们说到了欧美学者,他们本来那时候挟带的是基督教的文明,以及他们对世界的一些哲学上的看法;因为欧美的哲学很广,即使是有些科学上的原理也在他们哲学探讨之内,因此他对于东方文明不太接受。尤其对于中国,虽然不是到非常厌恶,但他对于中国是不满意的;中国信受大乘佛法,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容易接受的。所以他们很快地就作出结论,至少在19世纪他们的结论已经很清楚了:大乘经都是后人写的,全部都是伪经,佛没有说过大乘经。

他们所根据的、目前所看到的,就是他们认为:“我如果觉得这时候没有流传,大家没有特别记载或怎样,就是之前没有嘛!不然怎么会没有流传呢?”因此他们就以普遍流传的时候,那这样普遍流传的时候,一定是有“大乘论师”出现、然后开始宣演——马鸣、龙树、提婆,这样的话才会大家来清楚。所以他们所推定的时间,就大概跟这些论师所阐述的时间不会差太多。可是就如同我们在之前讲的,声闻部派的分裂,是因为对于大乘法彼此有争执,这种争执是到非常火热的程度,所以他们手上一定有一些有所本,不是说我今天幻想出来一个思想,我来跟你谈一谈;结果他说你幻想,我也幻想一个思想,来跟你谈一谈;双方不会这么没有品味,或是没有什么所学的根据就来随便讲啦!

就如同最后考古学还是有发现声闻部派还是有大乘经,可是这传一定是很少数人,大部分都只有这种领导的长老;因为经典古时候很难理解,又很少,数量稀少,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不容易流传,这样是很容易理解的。就像窥基大师他的《成唯识论述记》,那时候在中国传了多少本啊,可是到元朝的时候都已经找不到了,一本都找不到了,或是说几乎你很难找到的。中国又战乱、动乱,水灾、火灾、旱灾等等,那你想这个流传经典是用纸张的,一烧就没有了,水一淹就泡了、就烂掉了,这样的话能够做多少,所以就算是宋人毕昇发明这个印刷术,那也没用啊!而且有时候最后连版都坏掉了,你怎么再印?而且古时候印这个要花多少钱啊,一卷就不容易留存了,何况是十卷。

所以是最后,单单这件事情,如果没有其他书籍记载或是怎样的话,大家就说那应该有留存,没有就是没有。后来是杨仁山到日本去,才又找到这个本子,再带回到中国的。所以很多事情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容易,这还算是窥基大师上面有不世出的这种大导师 玄奘大师,不然到底有多少人要来记述窥基大师有这个著作呢?或是有听 玄奘大师讲述,然后成就这《述记》呢?所以今天再回顾欧美学者的论证,那实在是很不可靠。

所以考古的资料,他是从自己局限的这个来作判定,而不是从这个整个历史的渊源,以及我们现在从《异部宗轮论》就可以知道有些不同。甚至师父 平实导师造了七巨册的《阿含正义》,你在里面可以看得出来,(世尊所证)这个往前一直寻找生死的尽头,每一个法依什么法存在而有这个法,这样就推论到有一个法,祂不必有一个其他的法存在,祂就是独自、就可以存在了;当其他法生灭的时候,这个法还是在的,所以这就是识。可是这个“识”,那就找到这个识就结束了吗?不是!这识是本有法,但祂有功德,所以你在前面已经没有任何一个法的情况下,这个识又继续可以支持众生的生死流转。所以白品法一直走,你就可以再知道,啊!原来这个流转法——这个黑品法,还是由这个识。

所以中国的译本就把这个事情写出来。所以这个就是 平实导师说的十因缘法,也就是说,你不用再去探讨以前的行啊、无明啊,因为都不会离开这个识。因为这个识不是依于过去的行、过去的无明来存在的;基于现在还有无明、还有行,这识还是存在,所以就直接从十二因缘法就把它断开了。这个就是释印顺他们所不能够接受、理解的,因为他们的因缘观实际上都是缘生法,他们没有真正大乘缘起性空的种种真正的观念。所以他们相信一切就是这个生、被生,然后最后应该要归于灭,所以这个“空”应该就是属于没有真实的体性,所以称为空。

可是实际上佛法是说有真实的体性喔!这样的空性是说真实的,所以这就是《心经》要阐述的;这个心就是本有的,所以祂有了别性,所以又叫作本识。这本识就是涅槃的实际、涅槃的本际,所以祂是生死的尽头,那也是生死的源头,所以怎样都要归于祂。一切的生死既然尽头要走向祂,一切的生死存在也是依于祂,一切的生死所启动、一切也是来自于祂。所以佛法回到这一个来说,因此三界中一切生死的所依就是祂,所以“无始时来界”就在说明这个界,就是如来藏界,就是第八识界;所以这就是 玄奘大师在《成唯识论》所说的。所以这个法才是真实的,真实的法永远只有一个。

然后真实法可以有很多名字,又叫真如、真如心、实相心、非心心,因为祂不是世间人所理解的心。但是释印顺不接受,释印顺说这个心应该是他所说的六识的心,所以他一生主张六识说;那他又怎么说呢?释印顺还在《佛法概论》这么说:【古代的一意识师(然后他括号还说)(见《摄大乘论》),以意识为本而说明诸识,以为意识对外而了别五尘时,即为一般所说的前五识;】(《佛法概论》卷8)但实际上在《摄大乘论本》,玄奘大师所译的不是这个意思,玄奘大师是分开五识和意识来说。所以于文中应该说“得”成两种,得成两种是:“有相见故,得成二种。”所以《摄大乘论》是这么说的;其中一种是什么呢?“若眼等识”,就是眼识等五识;然后第二种识是“若意识”。

所以不是以意识为主体识说的(误以为意识直接函盖五识),但是意识是可以领纳前五识所了别的内涵,这是事实;但是意识没办法取代前五识。如果一个人他自己把眼睛闭起来,他就知道他所见的会非常的粗劣,他只能够感到一些光影;那他实际上所见到的色相是怎么样?实际上是他的法尘相。有时候是依于他的念心所——于所曾经境,他可以忆持,没有忘记。所以,根本不是释印顺所说的这样来以意识为(六识)本体。

然后释印顺又怎么说呢?他又继续要曲解,然后他的《佛法概论》说:【意识又向内而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于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佛法概论》卷8)或等等。也就是说,你执著一些种种这些法,往外执著、往内执著,结果他现在是说去抓一个第八识,可是这种去抓这个,然后就说这意识就等于第八识;所以他就是在胡说八道。以前的人实际上特别来说是叫作阿赖耶,认为是阿赖耶;从我见认为这样是阿赖耶,从五蕴来说阿赖耶,从种种的受来说阿赖耶,从种种的众生阿赖耶来定义就“爱”阿赖耶。然后这样的“欣、喜、爱、乐”等等,来说这个阿赖耶识,实际上这都是不精确的,这都是其中有一些密意要谈;密意要谈是说,让众生能够理解有这个法——有第八识,但不是像这地方一直跑到阿陀那识等等。

实际上应该说《摄大乘论》的菩萨不是这样写的,无著菩萨根本没这样写,但是释印顺觉得我想要曲解你,我就曲解你,我不要管你。而且释印顺最后结论就出来了,因为他两个地方讲法全错,可是他就有结论,他结论:【此意识为本的意识,应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佛法概论》卷8)你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意识永远是“意、法因缘生”,但不是从意根所生,意根只是作缘(一切法皆如来藏生)。因为世间一切诸法在《阿含经》已经都说得很清楚了,是没有办法由三界中的法来出生的,所以不会是说自作、也不会说是他作,说非自作非他作;这是以前舍利弗尊者和拘絺罗尊者他们的结论就已经很清楚,里面也讲到十因缘法。所以,释印顺像这样来曲解意识,希望归回到意识,而且他刻意要扭曲唯识这部论——《摄大乘论》说的是这样,然后又说叫意识师;实际上他们就都是六识论者,就是声闻部派,而不是真正《摄大乘论》无著菩萨所说的唯识的真义。

好,今天就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8次

目录《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上一集下一集